潮头“会”世界 逐浪“展”宏图——长沙自贸会展区五周年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09-23 14:53 打印文件

微信图片_2025-09-23_142547_790.jpg

(刊载于2025年9月22日《长沙晚报》 第4版)


        时光奔涌,铭记不凡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湘江畔,长沙片区扬帆启航。肩负“打造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时代使命,长沙自贸会展区毅然迈出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铿锵步伐。

        五载奋斗,春华秋实。党建成为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推动这片热土不断跃升——超300亿元的项目总投资、7个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余家外贸实绩企业、5家“三类500强”企业、近50亿元外贸进出口额……数字无言,却见证着“会展兴城、开放兴区”的壮美进程。
        “勇挑发展重担,勇当改革先锋,勇做创新表率。”今年1月的自贸会展区党工委会议上,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会展党工委书记付旭明对片区发展寄予厚望,要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推进片区高质量发展、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造会展湘军品牌。
        “成为中部领先、全国一流、富有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开放高地和会展名城。”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会展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莫金文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自贸会展区将持续推动党建与项目攻坚、招商破局、制度创新、对外开放深度融合,以“五地”建设为抓手,加速绘就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宏伟图景。

image.png

        仅占长沙千分之一版图的长沙自贸会展区,五年间完成“新增长极”的精彩蝶变。这里不仅成为长沙对外开放的 “国际门户”,更是湖南对话世界的“城市会客厅”,崛起为中部地区一颗璀璨明珠。
        蝶变,始于“地表”的深耕。“五横五纵一环”路网舒展筋骨,西接高铁、东联机场,磁浮凌空、地铁并行、高速织网,构筑独一无二的“六位一体”交通优势,让“内陆腹地”成为历史,开放前沿姿态一新。
        浏阳河畔,湘府东路、金桂路跨河大桥飞架东西,10公里风光带蜿蜒流淌,8000亩画田垸湿地成为“城市绿肺”,磨盘洲公园变身热门打卡地,会议会展核心区“一洲一廊,两园两带”绿色生态体系,人均绿地面积达16.7平方米,远超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人均标准。
        蝶变,藏于“地下”的温度。片区建设初期,总投资近40亿元、全长38公里的综合管廊成为全国焦点,电力、通信、排水等管线集中敷设,为城市输送不竭动力。五年后的今天,地下工程依旧火热。地底深处,湘府东路电力隧道项目启动建设,会展新城I区智慧能源站项目加速推进,未来可为190万平方米建筑提供集中供冷供暖服务,释放“恒温+绿色”双重效能。
        产城融合的加速推进,片区“宜居宜游”从蓝图变为现实。运达、绿城等品牌房企接连落子,带来高品质住宅社区;600余套自贸人才公寓投入使用,为创业者提供温馨港湾;2025年秋季,苏州外国语学校长沙校区、雅礼中学(光达校区)正式开学,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全学龄优质教育体系。
        从医疗商业到文化服务,从通衢大道到民生配套,自贸会展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活力与魅力向世界张开怀抱!

image.png

        对于会展经济,全球共识鲜明:一座城市举办国际性会展活动的数量,折射其国际化水平。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会展经济正站上时代“风口”,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引擎”。
        2025年5月,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四天展期吸引1806家中外企业、35万人次参展,6大主机企业现场采购配套件签约总额超130亿元。
        6月12日至15日,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自贸会展区举行,53个非洲国家、11个国际组织、27个国内省区市和4700多家中非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参会参展。
        这都是湖湘会展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五年来,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与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双轮驱动”,实现“展览+会议+演艺”深度融合:草莓音乐节、苏见信演唱会等演艺活动活力四射;累计举办会议278场次、展览367场,展览面积1154万平方米,参观人数超2200万人次;培育出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中国国际农机展等国际展会品牌,更成为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举办地。
        会展主业亮眼,新兴产业同样蓬勃。总投资20亿元的杉杉(长沙)国际名品商业广场(奥莱),从去年5月拿地到今年9月开业,创造了新的“会展速度”,引进的300余家品牌中超三成为首店。杉杉奥莱致力于成为长沙消费新地标,全面提升长沙多元消费能级。
        国际交流区、礼宾路中央商务轴、香樟路现代服务业走廊“三翼齐飞”,构建原创技术策源中心、企业研发总部聚集中心、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心,依托高品质配套及利好政策,持续吸引行业领军企业、科技研发中心集聚。
        会展片区以东,火热建设场景与高品质现代国际社区相映成辉。湖南运达集团四载深耕,投资26亿元打造运达会展湾,勾勒出长沙未来国际交流交往新核心。目前,项目三期正式交付,全球知名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即将完成主体建设,浏阳河风光带二期全面启动,高端商贸、现代服务、数字经济等多元产业格局日益成型,吸引越来越多人才与市民于此拥抱幸福、实现梦想。

image.png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肩负“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长沙自贸会展区紧紧围绕打造以会展产业为主导的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目标,加强调查研究,推进改革创新,形成一批有效赋能会展区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成果。
        积极承接113+X改革试点任务,按照项目化、清单化、台账化、节点化要求,推进会展区20项重点改革试点事项创新突破,实施率100%。
        针对行业堵点,积极改革会展活动审批机制,变“串联办理”为“并联审批”,将审批平均办理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3.5个工作日,入选首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首创会展活动保安服务标准化市场化新模式,实现会展保安服务管理规范化、选择市场化、考核评价标准化,在入选省级第二批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获评湖南自贸试验区第二批改革试点经验,并在全省复制推广;建立会展经济统计监测应用新机制,首次实现对会展经济全链条、多维度的量化监测,填补了会展拉动城市经济效应测算方面的空白,为全国同类城市建立会展业统计标准提供了“长沙方案”。
        为推动产业集聚,实现企业“进得来、留得住”,会展片区通过构建政府引导、行业支持、企业运营、产业链协同的“四方协同”机制,创新赋能会展产业,集聚了湖南会展产业孵化平台、湖南省会议展览业协会等优质资源,培育了一批新兴市场主体与品牌展会。
        同时,在片区复制推广证照“一口受理、并联办理”审批服务模式、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模式等优秀经验39项,持续深化和推进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等复制推广事项12项。围绕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探索建设中非经贸交流合作基地、中非跨境电商创新基地、中非金融合作培育基地。
        五年来,长沙自贸会展区以制度改革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出强劲发展动能。

image.png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明确“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赋予自贸试验区更高水平建设的新使命。
        作为全国唯一以“会展”命名的自贸试验区,长沙自贸会展区准确把握新要求、新挑战、新机遇,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国际商务商事服务区在自贸会展区应运而生并全面运营,吸引全球最大签证服务商威孚仕VFS GLOBAL落户,提供英国、德国、意大利等24国签证服务,年业务量超5万人次。
        湖南省调解中心、中国贸仲中非庭审中心、湖南省贸促会出证认证中心等6大国际商事法律服务机构扎堆落户国际商务商事服务区,塞尔维亚商会长沙联络办公室揭牌成立,以全链条服务体系护航外向型企业“出海”。截至目前,湖南省调解中心共处理法院委派案件2300余起;湖南省贸促会出证认证中心共为省内外贸企业签发商事文件共37561份,预计为全省产品减免关税3500余万美元。
        “感谢调解员,和平解决了案件,也让我们拿到了应有的赔偿!”一次跨国调解,尽显服务温度。2024年,湖南省商事调解协会调解一起徐州某软件公司与美方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调解员段优深挖事实、多方沟通,最终促成和解,成为片区商事服务的生动注脚。
        不止于此,外资外贸的“成绩单”同样亮点纷呈。5家“三类500强”企业相继扎根,其中外贸龙头企业中湘海外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达49.06亿元的佳绩,对非贸易超30亿元,自贸会展区开放型经济活力持续奔涌。
        风好正是扬帆时,“五地”建设绘新篇。站在“十五五”新起点,长沙自贸会展区以“五个年”行动为抓手,全力构建会议会展高地、高端研发基地、生态宜居福地、现代消费洼地、对外交往宝地,奋力打造国际会展“科创湾”。
        五年蝶变,书写开放传奇,会展湘军正以更昂扬的姿态,在新征程上续写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精彩答卷!

1.jpg2.jpg3.jpg4.jpg5.jpg6.jpg7.jpg8.jpg9.jpg10.jpg